■楞嚴壇 ▍流程與內容 法會期間,主要佛事為誦《楞嚴經》。每天四支香,上下午各兩支。而上午第一支香會恭誦一卷《楞嚴經》,第二支香為聆聽法師說法;下午第一支香,則是恭誦一卷《楞嚴經》、持誦《楞嚴咒》與《心經》,第二支香由說法法師帶領禪觀。 ▍主要精神 有一說是「開悟在楞嚴」,由此可見其重要性。中國佛教譯經史上,由梵文翻譯成漢文的佛經雖多,以《楞嚴經》的流布則最廣。 大乘佛法的思想,基本上分成「法性宗」與「法相宗」兩個宗派。而《楞嚴經》為法性宗的代表經論之一,屬真常唯心論系。中國學佛者的根器又與真常思想最為相契。 法性,指諸法的本性與實相,一切法皆具無自性性。漢傳記載的法性宗為如來藏緣起宗,其宗義為:心為本源,知維珍體,真如隨緣為染淨之本。 「性宗」所要表顯的,是我們本性「清淨」這一部分。「性宗」的教法,基本上是肯定我們的「佛性」,引導我們對現前一念心性這種清淨本性的承擔與肯定。 《楞嚴經》裡也提到,觀音法門中的耳根圓通法門。「耳根圓通」是用耳朵來聽聞,指的是收攝心意、反聞聲音的自性與一切萬法的自性。 萬法的自性即為「空性」,也就是說,現下所有一切萬法萬緣,皆是因緣生滅。自性本空,沒有一樣是真正永恆、不斷、不滅、不壞的自性,因此稱之為「空性」──反聞,聞自性。聞見空性,了悟空性,實證空性。 若能在生活中練習觀一切諸法因緣生,一切諸法皆具無自性性,能利用四大假和的色身自利利他,便能與諸佛的智慧緣滿相應成就菩提。 #楞嚴經 #藥師佛 #水陸法會 #共修 #大願佛苑 #佛教 評論已關閉。
|
主題類別
全部
作者大願佛苑-地藏占察道場 時序回顧
十二月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