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願佛苑
  • 首頁
  • 最新訊息
    • 行事曆
  • 佛苑簡介
  • 服務項目
    • 公益服務
    • 佛堂活動
    • 教室課程
    • 特別講座
    • 手作‧生活‧禪
    • 公益合作
  • 分享交流
    • 資源/下載區
  • 活動紀實
  • 聯絡我們
    • 公益服務預約專頁
    • 課程活動報名系統
    • LINE社群
    • 護持.助印.點燈.放生.供僧

分享交流

遠距共讀 ~ 法的療癒 #6

3/20/2021

 
[法安老師]

其實我自己蠻期待,每十天的心得發文,因為每次都是自我心靈層次的再度提昇。
願師兄師姐們,也都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 法的療癒~你放不下什麼? (3/20) ⭕️

​回想起爸爸罹患肺腺癌的第四年,某天下午我閒得發慌,正好趁著空檔回家看看爸爸。走進屋裏便發現爸爸昏迷倒在地上。於是急忙叫了救護車,當醫護人員來將爸爸架起來、扛上車送往醫院。至今我仍依稀記得,自己在後座望著車外的畫面。救護車的警鈴聲不斷在耳邊響起,然而這次爸爸進醫院後,就沒有出院了。

在急診室做了數種檢查,得知癌細胞已轉移至腦與部分的骨骼。經我們姐弟三人討論後,決定讓爸爸舒服一點,過完剩餘的日子,放棄治療,等待安寧病房,急診室住了一星期。因爸媽年輕時的恩怨並未和解,在這期間,我請媽媽來看看爸,就在媽媽離家後的數十年。他們應該也沒想到,最後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次見面吧⋯⋯兩人當時都哭了⋯⋯我退出布簾外,聽著爸媽的對話—--
🧔爸爸:「我若走了,這些小孩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
👩‍🦱媽媽:「你放心啦!我以後會幫忙照顧⋯⋯」
雖然兩人就這麼短短兩句話,但當下我知道至少我做對了一件事情。其實當時什麼是佛法我都不懂,只是單純希望,爸媽兩人在未來,不管是逝世的或在世的,能對他們之前未處理好的情感關係 不要留下任何遺憾。

文中作者在這段引用了《法華經》:「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的精要。 想想也是,當一個小孩在認真專注玩沙時,當下那些就是他的世界。若在此時去推倒沙堆,小孩一定會大哭,因為當下他的世界被推倒了。

而從這角度去看、去想,每個人的成長過程、每個階段都有屬於當時的世界觀。如:嬰幼兒、小學、青春期、大學、出社會後時期的需求乃至結婚後、生小孩後,每個階段的需求,當時空背景改變了,那些所謂的需求也就隨之改變。將整個生命拉長來看,最終我們也一定會來到老死這個階段。那當初,每個時期所在意的人事物也都會變得不重要了。

以下這段作者也引用了《雜阿含經》1034——「長壽童子生重病,佛陀前往童子家探病慰問的情況。起初,佛陀讓童子當學四不壞淨。童子告訴佛陀,他四不壞淨修得很好。」

(※四不壞淨:又稱四不壞信。是初果聖者的成就之一,是堅定對佛、法、僧、戒的四種清淨信心。所謂「不壞」,指的是不退轉!「淨」則指的是清淨。)

佛陀聽後,很高興地教他深入修習六明分想。 「一切行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 
作者將這裡分為兩個部分:
一、解脫的觀念(無常、苦、無我)。
二、修行的方法(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

在面對病痛上,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有直接關係。而從觀食想來看,是人體的生理需求走入心理層面的現象。我們的身心都需要食物。

💢粗摶食~日常的飲食 
💢細觸食~六根接觸的外境 
💢意思食~思緒 
💢識食~純由本識心中所現的法作為祂的食,用來維持祂的身命,這是第八識自身的識食,完全不依靠外法為食而保全生命的存在。

這四種食物只有粗摶食屬於生理上的需求,其他都是心理層面上的,因此「觀食想」等於串接了修行的步驟。

需求的生起都是因為貪愛,所以佛陀接著教「一切世間不可樂想」,讓我們不要執著於世間。而且還要做「死想」,也就是說,死隨念、知道無常,人隨時會死亡,一切隨時都會變化。

先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皆為無常,隨時會改變。因無常感覺到苦,是因為執著「我」這個實體,所以從心意識下手。從生理到精神的觀食想、斷除執著、捨棄⋯⋯這樣對於生死的現象應該就很清楚明白了。

佛法開導不害怕死亡,雖說長壽童子已接受了死想,但卻放不下家人。這時,長壽童子的祖父樹提長者聽見童子擔心,在他死後,祖父樹提長者該怎麼辦時,便告訴長壽童子:「你不要擔心我。只管聽世尊的教導,將世尊所教的每個步驟,好好思惟憶念,就能得到安樂。」短短的一句話讓臨終人放下,所以瞻病者也要引導臨終人和身邊的親友練習,不要哭成一團。

細想,生活周遭真的充滿許多心不安定的人。現今我們的生活大多衣食無缺 但心卻很空、很寂寞。夫妻間大多是雙薪,都需要工作 ,分隔兩地很常見。父母忙於工作,與孩子的交流上大多是物質的給予。所以,社會上各種年齡層的人也越來越多是有精神層面的種種問題。家人因各種原因不常聚在一起 ,或就算都在同一個屋簷下 ,彼此卻都很陌生。家,好像只剩下「睡覺」的功能 。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性,充滿害怕。害怕改變後,會帶來種種損失與傷害。
​
若人人都能深入佛法,明白未來本來就是無常,隨時都會改變,是不是就可以努力讓每一個當下都過得圓滿,不要去計較得失。

因為種種人、事、物,在事過境遷後,沒有緣分也不會相聚。與其斤斤計較、相互結怨,不如放寬心、相互包容體諒。緣分盡時,相互給予對方祝福,讓彼此安心。

〈十二因緣講座〉

3/23 (二) 1530 ~ 17:00

歡迎師兄姐們一同來與我探討,錯過要等冬天囉 😁😁⋯⋯

👉 ​課程/活動 線上報名系統
👉 大願共修會~遠距共讀 (讀書會Line社群)

圖片

評論已關閉。

    主題類別

    全部
    一★ 成長.見證.感應 ★─
    下載區
    占察189輪相
    占察中階班
    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
    占察師圓桌會議
    占察高階班/讀書會
    地藏占察木輪相法
    地藏經研修班
    夢參老和尚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航法師
    天因法師
    如妙居士
    定弘法師
    寬願老師
    拜懺/占察懺
    日本地藏文化
    果慨法師
    法安老師
    淨台法師
    演信老師
    熙彤老師
    練柏伶老師
    蕅益智旭大師
    觀音感應靈課
    遠距共讀
    開示法語
    馬懷德老師

    作者

    大願佛苑-地藏占察道場
    📞 ​(02)2314-9820
    官方line@;臉書私訊
    免費公益占察服務

    時序回顧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三月 2020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最新訊息
    • 行事曆
  • 佛苑簡介
  • 服務項目
    • 公益服務
    • 佛堂活動
    • 教室課程
    • 特別講座
    • 手作‧生活‧禪
    • 公益合作
  • 分享交流
    • 資源/下載區
  • 活動紀實
  • 聯絡我們
    • 公益服務預約專頁
    • 課程活動報名系統
    • LINE社群
    • 護持.助印.點燈.放生.供僧